- 自動駕駛發(fā)展關鍵 仍在于傳感器技術進展
- 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fā)表于 2016/6/6
隨著自動駕駛產業(yè)日趨成熟的同時,諸多企業(yè)爭相投入光達(LiDAR)等產品技術開發(fā),使得競爭更為激烈。另一方面,目前市場既有的傳感器也不斷進化,使得性能及價格面競爭優(yōu)勢顯著提升,讓人高度期待車用傳感器產品今后的突破發(fā)展。
據(jù)報告,2020年先進駕駛輔助系統(tǒng)(ADAS)的市場規(guī)模將從2014年的3,000億日圓(約27.787億美元)擴大至9,000億日圓,成長幅度更將是所有車用傳感器類型之最。
現(xiàn)階段與ADAS搭載運用的車用傳感器主流產品為毫米波雷達及相機。雖有部分業(yè)者也將光達導入低成本的自動煞車系統(tǒng)中,但僅局限于感測與前方車輛的距離。
目前如Google、Velodyne等業(yè)者則是積極開發(fā)不僅能感測與物體的正確距離,還能透過360度掃描車輛周圍,根據(jù)反射光長度,確實掌握位置及物體形狀的高性能光達。
有鑒于此類高性能光達產品價格仍相當昂貴,如富士重工業(yè)(FHI)便強調要讓產品價格為顧客所能接受,因此針對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技術,選擇采用立體攝影機,并于車輛四角裝設24GHz低成本的類毫米波雷達方式來達到感測效果。如此一來,費用便和目前富士重工積極研究的輔助駕駛系統(tǒng)技術EyeSight差異不大。
然而,日產(Nissan)、豐田(Toyota)及本田(Honda)等車廠,則是將眼光遠放至未來一般道路的自動駕駛,因此紛紛選擇直接采用光達技術于現(xiàn)階段的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研究。其中,日產更是眾車廠中,唯一宣示2020年將實現(xiàn)于一般道路自動駕駛目標的業(yè)者。
日產表示,堅持導入光達技術的關鍵,在于光達能夠掌握目前位置及感測與周遭物體正確距離的二項功能。光達可檢測范圍僅有100公尺,當距離越遠,雷達光強度衰減,將使得檢測變困難。此外,若遇到下雨或下雪等氣候不佳情況,也會縮小光達的可測范圍。
因此并非搭載有光達后,就可摒棄其他種類的傳感器,反而仍需保留能夠偵測遠距物的毫米波雷達及解讀指標及道路號志內容的攝像機。未來甚至必須借由傳感器性能的不斷提升,讓各類傳感器在作動時能夠相互彌補,確保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可靠度。
日產估算,若要自動駕駛于一般道路,至少需搭載5臺攝像機、4組光達及5組毫米波雷達,總計21組的傳感器,才能讓車輛順利上路。但隨著搭載的傳感器數(shù)量越多,如何降低各類型傳感器成本將是業(yè)者需解決的課題。
轉載請注明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m.fineinshow.com)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